如果你已經很久沒有被一本書感動,我想你該看看這一本。

image  

「生命是持續而不曾間斷的累積過程,不會因一時的際遇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」。

在面對人生時,要能既積極又從容:一邊累積各種能力,讓生命的力量得以滋長;

一邊不時放空自己,讓生命得到呼吸與喘息的空間。

 

 

這本好書是黑玉姐特定買來與黑玉分享。

週末信手將它翻閱,看了都會讓人想一直往下翻。

一下子幾十頁翻下來,心裡的滿足感是久久沒有過的。

有太多的想法會讓人茅塞頓開。

心中的疑問以及對生活的態度讓我在接下來的幾天不斷在腦中迴盪。

如果你已經很久沒有被一本書感動,我想你該看看這一本。

真的是一本很棒的書。推薦給大家。

博客來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533531


 

以下是序文

序文  很多人都曾經被一段文字感動過:「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,

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,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。

屬於我們該得的,遲早會得到;屬於我們不該得的,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。

如果我們看得清這個事實。許多所謂「人生的重大抉擇」就可以淡然處之,根本無需焦慮。

而所謂「人生的困境」,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。」

  這是引自我寫過的一篇文章,它二十年來一再被人重複在網路上廣泛地轉貼、流傳。

很多人轉貼時沒有篇名,有人用「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」當篇名,

也有人把它命名為「若要讚美晴天請等到黃昏之後」,其實我原來給它的篇名是「困境與抉擇」。

 

  如果你曾經喜歡過這一篇文章,那麼這一本書就是為你寫的。

  我在清華大學教了二十年通識教育,修課的學生來自各種不同的科系。

我在通識課裡常常用這一段話開始第一堂課:「我無法教你們如何多賺一億元,

但是我可以教你們如何少賺一億元卻活得更快樂。」我講人生哲學,

講俄國和法國的存在主義小說,通過小說引導學生去看見愛情、

婚姻與人生較深刻的一面,也引導他們去思索愛情、婚姻與人生中的

陷阱與抉擇。我也帶過許多社區媽媽讀書會,其中一個延續至今十幾年,

而參與的人慢慢包括一對又一對的夫妻。同樣地,我帶著他們走過婚姻的

衝突與絕望,陪著他們去尋找人生中值得追求的各種心靈上的滿足。

我帶著他們讀小說,看電影,看畫。希望有一天會帶著他們到伊斯坦堡、

希臘、義大利進行深度的文化之旅。

  在這過程中,我被詢及各種有關學業、職業、志業、婚姻與人生的問題。

這本書把其中較常被問及,也較值得深談的問題彙整成四大部。第一部

「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」算是一個綜合的序論,扼要地將「困境與抉擇」

的觀念伸展到愛情、財富、人的價值與人生的意義。後面三部分別探討

「學業、志業與職業」、「愛情與婚姻(婚禮的祝福)」,以及「人生的智慧與陷阱」。

  我把這本書當作是未來繼續寫作「普及版人生哲學與人文素養叢書」的第一冊。

  表面上我是一個工學院的教授,但是卻又擔任過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主任和台北市

立美術館諮詢委員,也曾經在清大人類學研究所和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開過課,

擔任過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和生命教育學會的常任理事,參與過許多社會改革運動,

最近剛出版一本驚動農業行政與農業學術界的書:《糧食危機關鍵報告:台灣觀察》。

  常常有人問我:一個工學院的教授為何要跨這麼多領域去學習?我完全只是為了解

決自己生命的困惑,而從來不曾為了向任何人炫耀或爭輸贏。

  年輕的時候我輕易地相信了古典中國有關聖人的傳說,大學畢業後從自己的實踐裡

對這些傳說感到難以置信,卻又無法確定過去代代相承的傳說到底是一相情願的胡謅?

還是信而可徵?先聖先賢俱已逝,如何確認什麼才是事實?

  為了要回答這問題,我在出國前曾經花了將近十年時間研究科學、哲學和西方的

藝術與文學。西方的文化史有一個特色:每一個時代都很清楚地質疑上一個時代的理想,

清楚地釐清那些理想中有哪些根本是不可能的;每一個時代也都認真地提出他們認為可以

在人間實現的新理想。這樣累積下來的學術傳統跨越一切科系的藩籬,以整個學術群的心智

一起探究著屬於人類物質與精神上的事實與理想。通過這些事實,我希望為自己確認什麼是

人類真正可以做到的精神理想,什麼是只能心嚮往之而無法在人間實現的喂嘆,而哪些又純

屬無稽之談。

  生命的困惑是個人文問題,但是人文之所以會瓦解是因為科學的壓迫。站在21世紀,

想要重振人文精神,同時抵敵科學的壓迫,非得要一個人同時跨越人文與理工不可──

要自己去浸淫才有機會深刻地瞭解人文,要有能力洞穿科學才有辦法真正地知道它的極限。

  國內有過許多「科學與人文」或其他跨領域的對話,我聽起來都雞同鴨講,或者游談無根。

如果妳熟知歐陸的學術傳統,就有機會從很多人的身上看到:科學和人文如何可以在一個人的身

上融合,或者在學術社群裡深刻地對話!

  希望未來我將有機會把自己在這方面的體驗介紹給國人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ckyyan0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