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級古蹟的磺溪書院(俗稱文昌祠)位於臺灣臺中市大肚區。
書院的前身稱為「西雝社」是當代文人士子的結集之所。
西雝社創建於嘉慶4年(1799年),後來在光緒13年(1887年)再擴建成為「磺溪書院」。
既然宥宥已經是個愛跑跑跳跳的小人兒,利用這一次回南部故鄉的途中,
逛逛古蹟除了兼顧中途開車休息,又可以造訪一些沒去過的地方,真是一舉兩得。
『宥宥這表情挑眉加驚訝狀,是不可思議嗎?』
對!媽咪就是想要藉由逛古蹟沾染點文學氣息,也不用這麼驚訝吧~
以後要習慣,知道嗎?
從以前就很喜歡逛廟宇與古蹟,每次來到這些地方,心情就會特別放鬆。
步調也就跟著變慢。這個書院看似大同小異,但是細看它的建築體。
會發現到許多少見的工藝之美呢!
『照片裡宥宥後方以磚砌成的花瓶門就是特色之一。』
磺溪書院所奉祀的五文昌帝君,建築平面來看,磺溪書院是介於民宅與孔廟之間的綜合體;
進入第二進講堂後,兩側的山牆上闢有側門,為一般閩南式建築所少見。
講堂前端的拜亭(即四垂亭),築於高60公分的臺上,型制近似孔廟的月臺。
磺溪書院的屋頂極為特殊:屋檐線自中間向兩側逐次降低,屋頂共分為五個段落,
中央三段為獨立式作法,因此有六個翹脊出現;左右兩端的屋頂以歇山頂的手法表現。
此豐富而壯麗的屋頂組合,在臺灣建築史上可說是獨一無二。
此外,磺溪書院的磚雕部份,細膩精緻,可能為臺灣清代建築中最為出色者。
表現手法有:以青磚及紅磚交砌出複雜的線角;鏤刻花紋的牆堵、牆基、門窗外框;
以磚砌成的花瓶門與劍環門等,皆展現了匠師優異的施工技術。
正門前的一對青斗石獅,其雕工亦屬佳作。
磺溪書院前有一大片草皮,幫宥宥脫去涼鞋,帶他踏上草地,
一開始草地上的針刺感讓宥宥有點不習慣,但是這正是城市的孩子
最難得接觸土地的時刻,在我的引導下,宥宥開始玩著小草與泥土。
在磺溪書院的短暫休憩,帶給我們很舒服的午后。
環境清幽,讓宥宥在這裡自由跑跳,安全又舒服,真的很棒。
留言列表